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2023年招聘博士后简章

2023-04-28 10:32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 作者: liuxuehr

一、研究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成立于 2019 年,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坪山区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依托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建设的事业单位,是广东省认定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及电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担任院长。

研究院秉承“交叉融合、开放共享、投资多元、运行高效”的发展理念,面向国际技术前沿,聚焦未来汽车“零碳、无人、多栖”三大颠覆性技术主线,建设“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试验检测与公共服务、人才引培与国际合作”四大平台,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国际化新型研发机构。

二、招聘方向

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围绕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工具-材料-器件-部件-系统-平台”全链条研发。现招聘以下方向的博士后人才(包括但不限于):

1.动力电池

2.燃料电池

3.智能线控底盘

4.智能感知与决策

5.新型电子电气架构与车载网络

6.车联网与车路协同

7.车电能源互联(V2G)

8.先进能源材料

9.锂电池再生利用技术

10.CAE软件开发

三、基本条件

1.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已取得博士学位,且毕业不超过3年;或近期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

2.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3.符合国家及基地招收博士后的其他条件。

四、薪酬待遇与政策支持

综合年薪(含补贴)33-60万/年。

1.单位提供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年薪及绩效奖励;

2.享受深圳市政府每年18万元(连续两年)博士后生活补贴;

3.进站后可申请一次性10万元新进站博士后科研补助经费;

4.符合条件可以申请评定坪山区“聚龙领军人才”,享受30万-270万的人才奖励补贴;

5.符合条件的可申报国家“博新计划”项目(2年不少于63万)、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2年40万)、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8万)等;

6.首次引进人才(落户)可享受坪山区三年免租金住房;或按深圳市政策享人才租房补贴;

7.享受研究院工会福利、节日慰问等专项福利。

五、联系与咨询

符合条件且有意向应聘者,请将中、英文应聘材料通过邮件投递

联系邮箱:liping@szari.ac.cn (邮件标题请命名为“博士后+姓名+研究方向+留学人才网”)

联系人:李老师

相关材料包括:

1.个人简历;

2.身份证扫描件

3.研究计划;

4.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

5.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6.其他材料,如:成绩单、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出版物、专利、荣誉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扫描件等。

六、合作导师

【1】孙逢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政府顾问,科技冬奥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专家组组长,历任国家新能源汽车专家组专家、北京市首席专家、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等。

孙逢春是我国电动车辆工程科技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电动车辆总体设计理论、系统集成与控制、一体化电驱动与传动、充/换电站基础设施及运行健康管理等技术研究。创建了我国“电动车辆—充/换电站—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工程技术体系。主持实施了国际奥运史上首次奥运中心区零排放公交系统工程。领导组建了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运行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以及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及省部级奖多项。

【2】王文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从事车辆电动化关键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课题20余项;主编出版著作8本;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北京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4项;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3】李光耀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博士生导师,全国塑性加工学会副理事长、汽车轻量化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原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工程中的计算方法与软件开发技领域。建立了适用于复杂结构的高效高精度单元构造理论,解决了低阶单元难以获得高阶精度、计算稳定性受制于网络畸变等工程计算中的共性理论和技术难题,主持开发了国内首款用于GPU的结构静动力学和多物理场耦合计算软件,并在汽车、手机、模具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发表论文140余篇,SCI和EI收录100余篇,出版著作2部。

【4】姜久春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历任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北京电动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等职务。长期从事电池应用技术研究,主持和参与纵向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科技支撑等9项,针对在用动力电池智能运维,建立了云端、地面端和车端相融合的动力电池综合分析及安全预警体系,提出基于信号分析的突发性热失控预警方法并实现产业化,监控车辆超过20万辆。近5年发表SCI论文70篇,参与制定动力电池相关国标、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5项,授权发明专利3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项目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5】杨晓光

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动力电池先进结构、电芯设计、测试诊断、电化学-热-质-机械耦合仿真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动力电池快速充电、寿命预测、低温性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 Nature Energy、Joule、PNAS 等顶级期刊,被 Nature、 Science 杂志以及全球多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其研发的热调控极速充电技术被著名科技网站 New Atlas 评为“2019年电池领域最大科技突破”,被美国《商业内幕网》评价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里程碑”。

【6】孙超

北京理工大学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市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致力于智能新能源汽车、非线性优化、预测控制和机器学习及应用的相关研究。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6篇,Google Scholar总引用2000余次,2篇入选中国科学院《2016研究前沿》“重点新兴前沿”(领域内仅7篇入选),2018 IEEE VTS Motor Vehicle Challenge全球挑战赛“最佳前十”,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杰出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主持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参与国家863和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5项,IEEE TCST, TVT, TAC,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期刊审稿人。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DfouQIV4f4doSInP0FTp7A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