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4年招聘公告

2024-06-20 14:42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liuxuehr

一、学校概况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400余人,拥有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多人,“斛兵学者”“黄山学者”岗位人才200多人。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二、流动站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7年获批。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包含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型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材料学科位列全球ESI排名前2‰,学科评估等级B。学院建有一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基地平台,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学院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功能晶体材料、先进粉末冶金材料、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先进材料成型及加工技术等六大主力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近五年来,学院牵头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工项目等100余项,企业委托课题130余项,科研项目经费2.4亿元。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

三、招收领域

招收领域明细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四、招收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身心健康,品行端正。

2. 遵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

3. 一般应为35周岁以下、新近毕业的博士毕业生。在国(境)外取得博士学位,或学术成就特别优秀者,进站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

五、招收类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需要招收的全职学科博士后,进站后人事档案转入合肥工业大学,分为A、B两类。

A类: 具有优秀的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学术成果突出。

B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好的科研潜力。

六、待遇保障

1.薪酬待遇

学科博士后聘期内按合同制人员进行管理,缴纳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学科博士后聘期内采用岗位薪酬,根据招收类型,薪资分别为:

学科博士后A类:岗位薪酬每年不低于35万元(税前)(学校、省市承担35万元,合作导师、学院可自主配套薪资)。

学科博士后B类:岗位薪酬每年不低于25万元(税前)(学校、省市承担25万元,合作导师、学院可自主配套薪资)。

学校设立“尚新”博士后特别津贴,对表现优秀的在站学科博士后进行资助,资助金额8-30万元。

2.科研支撑

学校或学院为学科博士后提供不少于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还拥有一流的分析检测设备和高端的成果转化平台。

3.子女入学

学校拥有优秀的子女入学条件,学科博士后的子女可申请到合肥工业大学幼儿园、附属中学就读。

4.申请教职

博士后在站期间表现优秀的,出站可申请教职岗位,特别优秀者可按优先通道申请。

七、招收程序

申请人填写合肥工业大学学科博士后引进审批表等材料(见附件),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交申请,并提供近5年代表性学术成果等有关材料。学院对申请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表现、心理健康、学术诚信、学术水平、发展潜力等进行评价,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后,将拟招收人选相关材料报送人事处。人事处审核通过后提交学校人事工作委员会审定,报安徽省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审批。审批通过后办理入职手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报到者,应向学院和人事处提交书面说明材料。无正当理由逾期者,学校有权取消入职资格。

八、联系方式

流动站负责人:周如龙

流动站秘书:王衍

联系方式:13855150682

邮箱:wyan@hfut.edu.cn

详细信息请关注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https://mse.hfut.edu.cn)网站相关通知。

锻造一流材料 培育一流人才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欢迎您!

附件:合肥工业大学学科博士后招收审批表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CduUC_5fi8s5INr1baUqUQ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