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招聘
01学校和学院简介
学校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SCUT)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广州,源自1918年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由华南、中南地区理工科领域的相关专业精英汇集建成,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直属教育部的“211工程”、“985工程”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大学,是内地最早全面进入四大排行榜前500强的14所高校之一,现有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广州国际校区三个校区。
课题组所在的校区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Guangzhou International Campus,简称:GZIC),位于广州番禺区国际创新城南岸核心区,是华南理工大学三个校区之一。目前,校区已成立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前沿软物质学院、微电子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学院和自旋科技研究院等多个高端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由教育部、华南理工大学及所在省、市四方共建的全部新工科学科和专业的国际化校区,是 “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理工特色”的科研高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改革试点建设单位。
学院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按计划建设的若干个重点新工科学院之一。学院于2021年9月正式成立,旨在为“建设海洋强国”培养引领型人才以及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具体人才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与科学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海洋可再生能源(例如海上风电,波能,潮汐能等)开发利用工程与技术,海洋资源(例如海底油气,可燃冰,海底矿产,海上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工程,绿色生态海岸带及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智能海洋工程与技术(例如海洋工程基础设施智慧运维技术,无人深海平台、无人水面水下航行器系统、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等)。
学院总体发展目标是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指导方针。学院将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以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为依托,以培养一流海洋工程建设者及领军人才为核心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与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提高我国海洋资源,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及培养相应高水平人才贡献力量。
02招收要求
1. 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 热爱高等教育事业,遵守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及有关规定。
3. 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原则上获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4. 身心健康,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5. 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国际化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全职在校区工作。
03岗位待遇
薪酬:27万元起,最高可至47万元以上的年薪(第一年年薪不设绩效,第二年绩效比例由导师与博士后商定);学校另缴纳单位应缴的社保。
经费:提供可自主使用的20万元科研经费。
安居:提供校区租住公寓,10分钟生活圈,快乐工作,享受生活。
子女入学:学校设有附属中、小、幼等优质教育资源。
医疗:学校提供公费医疗及其它福利待遇。
省市政策:享受省、市人才政策,社会保险、出入境、医疗、交通等优先便利服务。
科研奖励:享受校内教师同等待遇。
其他:
1. 进站满18个月至出站后1年内,学校按规定为博士后评定高级职称出站就业起点更高。
2. 出站后可申请学校教学科研等各系列岗位留校工作。
3. 获得广东省引进人才计划的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广东工作3年的,省财政发放40万元安家费;其他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广东省其它地市工作签订3年劳动合同的,政府资助30万元至50万元安家费。
04团队介绍
招聘长期有效,加入团队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01陈新蔚
副教授、博士(本科和博士先后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和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陈新蔚博士长期从事海洋智能感知领域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1.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海冰参数提取;2.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海上目标检测;3.基于船载和岸基于雷达图像的海表面信息感知。
基于研究方向,已发表SCI、EI论文近30篇,包括1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JCR一区论文,获得“Kenneth Hickey海洋感知奖”、“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IEEE研究生奖学金”等荣誉。同时,主持加拿大Mitacs科研项目2项,带领团队获得欧洲航天局海冰挑战竞赛冠军,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理事会、环境及气候变化部、渔业和海洋部的多个项目。研究成果为海洋和极地的科学研究和人为活动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课题组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智能感知课题组,在海洋电子信息方向拟招收博士后1名,工作时间计划最早于2024年7月开始。
招收对象需具备以下研究经历之一:
1.在海洋电子信息领域或相关领域取得博士学位,并在相关领域有突出的研究成果;
2.在海洋智能装备、海洋信号处理、海洋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背景和实践经验;
3.在水下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水下通信等海洋电子信息方向有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
应聘简历投递及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投递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和研究经历、荣誉奖励、发表论文等)和代表性研究成果至课题组联系人电子邮箱:xinweichen@scut.edu.cn 并抄送academic@scut.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研究方向”。
课题组联系人:陈新蔚老师
联系电话:14757851412
02程亮
华南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信实教授、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2020)。程亮教授长期从事海底管道稳定性,海洋结构物涡激振动、海底结构物局部冲刷及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等研究工作,是国际公认的海洋工程专家。程亮教授在前期工作期间(1992-2021),与海外海洋石油天然气工业界长期紧密合作。程亮教授有极其丰富的工程实际经验,为诸多国外大型海上油气工程项目提供专家技术咨询和研发工作。解决了许多工程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中较突出的贡献是其领导开发了考虑冲刷和自埋等因素的海底管线稳定性设计规范,得到DNV认可。
课题组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程亮教授课题组,在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流体力学、流体/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及海洋智能装备研发等方向拟招收博士后3-5位,工作时间计划最早于2024年7月开始。
招收对象需具备以下研究经历之一:
1.在海洋工程领域或相关领域取得博士学位,并在相关领域有突出的研究成果;
2.在水动力学、流体力学,流体/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人工智能技术,海洋智能装备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背景和实践经验。
应聘简历投递及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投递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和研究经历、荣誉奖励、发表论文等)和代表性研究成果至课题组联系人电子邮箱:zhangcheng@scut.edu.cn并抄送academic@scut.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研究方向”。
课题组联系人:张橙老师
联系方式:zhangcheng@scut.edu.cn
03郭向峰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引才专项。2013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之后取得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的硕士和博士文凭,曾先后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3SR实验室的博士后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2023年加入华南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在Eng. Struct.、Earthq.Eng.Struct.Dyn.、Comput.Geotech.等行业内权威期刊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
课题组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向峰课题组,致力于开发数据驱动技术(如不确定性量化与分析、监测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高精度仿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以提高岩土工程的设计、优化及维护。研究对象包括海上风机基础结构、土石坝、混凝土坝、边坡、隧道、桩基础、基坑等。拟在岩土工程方向招收博士后2-3名,工作时间计划最早于2024年9月开始。
招收对象需具备以下研究经历之一:
1.海洋岩土(海上风机基础结构、海岸防护工程等);
2.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大坝、边坡、隧道、基坑等);
3.岩土工程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应用;
4.结构健康监测。
应聘简历投递及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投递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和研究经历、荣誉奖励、发表论文等)和代表性研究成果至课题组联系人电子邮箱:xfguo18@scut.edu.cn 并抄送academic@scut.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研究方向”。
04屈衍
博士、教授,男,2006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深海、极地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研究工作,有十多年海洋工程荷载及结构设计研发经验。曾任十一五海洋工程脐带缆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副项目长,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长。发表论文100余篇,专利70余项,主持10余项国家/地区级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工程智能化、海洋工程结构现场监测、海洋工程结构研究、海洋管缆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与测试等。
课题组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海洋学院学院屈衍课题组,在新型浮式风电、智能船舶、海洋管缆结构、复合材料结构工程等方向拟招收博士后3名,工作时间计划最早于2024年开始。
招收对象需具备以下研究经历之一:
1.获得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和土木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并有突出的研究成果;
2.博士期间已经或者即将以1作身份在国际主流SCI期刊上发表文章1篇及以上。
应聘简历投递及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投递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和研究经历、荣誉奖励、发表论文等)和代表性研究成果至课题组联系人电子邮箱:quyan@scut.edu.cn并抄送academic@scut.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研究方向”。
课题组联系人:屈衍老师
联系电话:18910287052
05孙海莹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获得者。于2019年8月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并于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自2022年6月起,就职于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题1项,校级、企业项目若干。成果已发表了JCR一区论文2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000余次,与多个科研机构及风电企业合作,完成了风场实验和风洞实验,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较高的认可度。是Applied Energy、Energy、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等十余个权威期刊的青年编委、审稿编辑、审稿人。
课题组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孙海莹课题组,长期从事风场布局设计与优化、风机尾流理论与实验、风机功率预测、风机空气动力学及计算流体力学、漂浮式风电等方向的研究。拟在风能利用、海上风电等领域招收博士后2名,工作时间计划于2024年开始。
招收对象需具备以下研究经历之一:
1. 在风能利用相关领域已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对科研拥有浓厚的兴趣;
2. 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风能领域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文章;
3. 具有较高的外语及计算机水平,具备独立撰写SCI论文和申请基金的能力。
应聘简历投递及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投递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和研究经历、荣誉奖励、发表论文等)至课题组联系人电子邮箱:sunhaiying@scut.edu.cn ,并抄送academic@scut.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研究方向”。
06申志超
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兴华精英学者、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海洋土力学及岩土工程方面(包括浅基础、桩基础、锚固基础及海底管缆等海洋结构物与土相互作用,软土地基沉降,人工智能方法在海洋岩土工程中应用等)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7项,参与科研项目2项,荣获新加坡交通部部长杰出创新奖,在Géotechnique和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等岩土工程领域SCI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
课题组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申志超课题组,主要从事以下三个方向研究:
1、海洋土力学特性:包括海洋土原位试验的数据解译、海洋土力学特性的单元试验研究和本构模型构建;
2、海洋基础与土相互作用:包括浅基础、桩基础、锚固基础及海底管缆等海洋基础/结构物与土相互作用,海床-结构-流体相互作用等;
3、海洋基础承载力概率分析及可靠度:包括非平稳随机场构建、随机场参数识别、空间变异海床下的海洋基础承载力及可靠度分析等。
招收对象需具备以下研究经历之一:
1.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博士学位;
2.具有海洋岩土工程与水动力研究背景,发表过高水平SCI论文。
应聘简历投递及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投递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和研究经历、荣誉奖励、发表论文等)和代表性研究成果至课题组联系人电子邮箱:shenzhichao@scut.edu.cn并抄送academic@scut.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研究方向”。
07张春巍
国家级领军人才,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等。长期从事土木工程、力学、海洋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相关领域国际知名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Composite Structures》、《Marine Structures》、《Ocean Engineering》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H-index为48。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美国、欧洲(已在英、法、德、瑞士等国生效)、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第一作者出版英文专著、主编国际期刊专辑、制订标准等10余部。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日本免震构造学会奖各1项;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
课题组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海洋学院结构振动控制课题组,在结构振动控制、结构健康监测、结构抗爆抗冲击、智能材料与结构、防灾减灾等方向拟招收博士后若干名,工作时间计划最早于2024年7月开始。
招收对象需具备以下研究经历之一:
1.结构振动控制领域:包括被动控制、主动/半主动控制、智能控制等;
2.结构健康监测领域:新型传感器、健康监测系统、损伤识别、数据处理等;
3.结构抗爆抗冲击:爆炸冲击联合作用、结构受极端动力作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防护工程等;
4.人工智能算法: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滑模控制、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5.智能材料与结构:功能材料、智能材料及其感知/驱动器、智能结构系统等。
应聘简历投递及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投递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和研究经历、荣誉奖励、发表论文等)和代表性研究成果至课题组联系人电子邮箱:zhangchunwei@scut.edu.cn并抄送academic@scut.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研究方向”。
课题组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13465897899(请有意向的申请人优先采用邮件方式进行联系)
08周密
副教授、博导、院长助理,主要从事海洋岩土工程和传统岩土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5年获批包含国基面上1项、省级项目2项、中央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5项;近五年以一作/通讯在岩土工程和海洋工程国际知名期刊(JGGE, CG, IJG,OE等)发表SCI36篇。
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研究,海洋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软土地基处理,地下空间研究。拟在海洋岩土工程和通风工程(含矿山通风方向)招收博士后2名。
招收对象需具备以下研究经历之一:
1.具有从事海洋岩土工程的研究经历;
2.具有通风工程的研究经历,有隧道通风或矿山通风等通风研究经历。
应聘简历投递及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投递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和研究经历、荣誉奖励、发表论文等)至课题组联系人电子邮箱:zhoumi@scut.edu.cn ,并抄送academic@scut.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研究方向+博士后招收网”。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qTgMcPwYQ6AovoIdNbPbgA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