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彭晓哲副教授团队2024年博士后招聘

2024-07-24 10:53 来源: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作者: liuxuehr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彭晓哲副教授团队现面向国内外诚聘博士后1人,具体要求如下:

一、院所介绍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2015年成立,下设应用心理学系、基础心理学系和脑疾病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目前已形成具有优势特色的认知神经科学、情绪与健康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与应用四个学科发展方向。学科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和心理学本科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建成了完备的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在2023年上海软科全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19名;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学科排名中为内地第5,世界301+ ;USNews学科排名为国内17,世界306。由心理学科主要支撑的“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和“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双双进入ESI全球前1%。2019年我院“心理学”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导师介绍

研究方向:情绪与传播神经科学实验室(ECN lab)专注于考察1)社交媒体虚假信息传播与干预,研究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开展:什么样的人容易信谣传谣?什么样的谣言更容易得到传播?获得广泛传播的谣言在人脑中有何种表征形式?如何干预谣言传播?在本领域,发表了首篇八卦谣言的神经相关物研究(Social Neuroscience),以及匿名性、共情在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的作用(Cerebral Cortex)。另有多篇相关研究,例如用效用理论和价值评估模型解释谣言传播,正在审稿和写作阶段。2)除此之外,实验室正在开展有关人工智能在说服与态度改变中的作用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合作导师:

彭晓哲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特聘岗位”C类人才,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大数据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分别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获心理学硕士、Master of philosophy、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等9个科研项目;担任Cerebral Cortex、Social Neuroscience、Biological Psychology、Psychology & Marketing、Scientific Reports、《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SCI/SSCI、核心期刊审稿人。已在国内外顶级与权威期刊发表SCI/SSCI检索、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以第一译者出版译著《认知神经科学史》等。

三、应聘条件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人员、申请人不能申请其博士毕业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近三年研究方向或研究兴趣包括情感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虚假信息传播的影响等。

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者优先,有心理学实验、神经影像(近红外、核磁等)、眼动等数据采集和分析相关经验者优先,有数据挖掘与计算建模(如DDM模型、强化学习模型)相关经验者优先;

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聘期待遇

学校博士后合同期限为2年或3年;综合年薪33万元以上。

优秀博士后可以享受富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厚待遇;

独享学校博士后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职业发展通道畅通。

1.省市对符合条件的在站博士后发放每人每年18万元的生活补助,总额不超过36万元。

2.学校提供15万元以上的综合年薪;符合条件的优秀博士后可以申请“荔新奖励计划”,学校另外提供奖励性薪资4.8万元。

3.符合要求的优秀博士后可以通过“荔园留菁计划”直接申请教师岗位。

4.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独立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项目。

5.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6.博士后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市。

7.深圳市对出站博士后给予30万元资助,用于科研投入或创业前期费用。

8.若博士后资助政策有所调整,以最新的文件规定为准。

五.岗位职责

1.完成合作导师布置的科研项目,独立进行相应课题的科学研究。

2.发表较高水平科研论文。

3.根据需要,完成合作导师布置的其他任务。

4.完成流动站规定的考核指标。

六.应聘方式

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及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发给联系人(邮件标题为:姓名+应聘博士后+博士后招收网)。

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面试请准备如下材料给专家组审核:

个人简历

学位证明复印件

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博士导师推荐信

七.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深圳大学心理学院致理楼C-L3

联系人:彭晓哲

E-mail:pengxz@szu.edu.cn

原文出处:

https://hr.szu.edu.cn/info/1024/7781.htm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