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2024年博士后招聘

2024-09-13 15:51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liuxuehr

福建医科大学的神经医学和神经科学具有传统学科优势,近年来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相关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立足于神经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脑功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融合福建省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及脑老化与神经变性疾病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为重要研究场地,汇聚了从事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神经药理学等方向的专职研究人员,以及附属医院神经医学相关专科的临床与科研人员,形成了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研究团队。团队秉持立足临床实践、探寻疾病本质的科研理念,始终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深耕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形成了以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神经退行与情感障碍性疾病、神经遗传与发育性疾病以及神经免疫与炎症疾病研究为主的四大科研平台及团队。

为加强学校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的作用,现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诚邀海内外优秀博士一起共创未来。

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方向:由卓敏院士、陶武成教授、叶祖承教授合作组建。团队聚焦于突触可塑性与慢性疼痛、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研究等方向;通过深入探索这些领域,为理解脑功能和神经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为国家脑科学研究计划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卓敏,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加拿大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科研基金的支持。在国际权威杂志如Nature,Science,Neuron,Nature Neurosci,Nature Communication,Cell reports,J Neurosci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综述30篇。

陶武成,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副院长。福建省“百人计划”海外引进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归国资助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基金的支持。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eLife、PNAS、Molecular Psychiatry(封面文章)、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高影响力杂志发表论文。

叶祖承,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脑老化与神经变性疾病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 在国际权威杂志如Cancer Research、J Neurosci、Glia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在胶质瘤谷氨酸释放以及缝隙蛋白半通道领域做出过开创性研究成果,相关论文SCI他引两千余次。

神经变性方向:由陈晓春教授、叶钦勇教授、张静研究员、潘晓东教授及Tae Ho Lee教授合作组建。团队充分将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有机结合,高度关注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变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干预策略。利用认知心理、分子遗传、神经影像、生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针对临床疾病队列,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陈晓春,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组长。先后获得【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的资助。以通讯作者在Mol Neurodegener、ACS Nano、Biological Psychiatry、Aging Cell、Neuropsychopharmacology等SCI源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叶钦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神经内科疾病精准诊疗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障碍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等项目。以通讯作者在ACS Nano、npj Digital Medicine、JNNP、BMC Medicine、NPJ Parkinson’s disease、Small Method等杂志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学术论文。兼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专病组副组长,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人才。

张静,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药物防治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及福建省重大研究专项等近20项科研课题的资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Mol Neurodegener、Biological Psychiatry、Aging Cell、Neuropsychopharmacology、Transl Psychiatry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和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等称号。

潘晓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福建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从事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病、焦虑抑郁、睡眠相关认知谱系病临床诊治和研究。福建省康复医学会认知障碍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免疫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和行为神经病学组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及10多项省部厅级课题;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分中心负责人)。发表SCI论文50余篇,包括Mol Neurodegener、Phytomedicine、Eur J Med Chem、Glia、J Neuroinflammation、Transl Neurodegener等,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JCR一区15篇。获得福建青年科技奖及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Tae Ho Lee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入选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福建省“外专百人计划”、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境外B类)。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老化研究联合会和AD协会等科研基金的支持。在Nature,Cell,Nat Cell Biol,Mol Cell,Nat Med,JCI,JPR等SCI收录的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神经疑难罕见病及神经遗传与发育方向:由王柠教授、陈万金教授、林翔教授、徐丹副研究员、熊志奇研究员、杨辉研究员合作组建。团队结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科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的多方优势,建立了神经疑难罕见病与神经遗传病、神经发育疾病研究平台,在神经疑难罕见病与神经遗传病、神经发育疾病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王柠: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中青年突贡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资助。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遗传病、神经变性病、神经肌肉病和神经免疫病等的临床、分子机制及蛋白功能研究。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Nature Genetics、Neuron、Brain、Cell Res、Natl Sci Rev、Neurology等国内外高水平杂志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学术论文。

陈万金:主任医师/教授,国家杰青,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遗传学组副组长。主要从事神经遗传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主。持国自然重点等项目,在Cell Discovery,Ann Neurol、Mov Disord、BMJ、Cell Research、Natl Sci Rev、Brain、Neuron、Nature Genetic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林翔: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中国遗传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卫健委项目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 Research、National Science Review、Brain、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Movement Disorders、Cell Reports等SCI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徐丹: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福建省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神经遗传病的早期发育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ell Stem Cell、PLOS Biology、Cell Reports (2 篇)、Annual Review of Virology和 Neuroscience Bulletin(封面文章)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

熊志奇: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国家杰青。主要研究方向:智力障碍的分子和遗传机制、癫痫病发生的分子机制、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的建立等。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Genet,Nat Neurosci,Neuron,BMJ,Cell Res,Natl Sci Rev,Cell Discov,PNAS,Cell Report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杨辉: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国家杰青。主要从事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的研究,带领的团队近来在Science、Nature、Cell、Nature Methods、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Cell Research等国内外高水平杂志发表一系列高质量学术论文。

神经免疫方向:由刘强教授(国家杰青)、李锐教授(国家优青(海外))、付莹教授(闽江学者)、黄天文(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合作组建。团队结合福建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多方优势,建立了神经系统炎性疾病临床队列(NCT04386018)、免疫相关临床检测平台及神经免疫基础研究平台,在神经系统炎性疾病临床药物研究、诊断及临床转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JAMA Neurol. 2023; Immunity. 2024; Nat Metab. 2024; Sci Immunol. 2024等)。近年来,团队与国外顶尖科研团队合作开展了多项临床多中心研究与临床转化研究,获得多项免疫治疗的抗体与CAR-T专利,发起IIT研究并筹备IND申报,有潜力使更多患者获益。团队长期招募对神经免疫感兴趣的青年科研人员一起筑梦成长。

刘强:主任医师/教授,国家杰青。主要研究方向为脑疾病的免疫机制和临床干预。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Cell、Immunity.、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Metabolism、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权威杂志刊发论文20余篇。获第5届“科学探索奖”。

李锐:研究员,国家优青(海外),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相关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Medicine、Lancet Neurology、Nature Immunology、Science Immun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杂志刊发论文19篇。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项目3项。

付莹:主任医师/研究员,闽江学者。专注于神经免疫疾病和脑血管病的免疫机制及相关诊治。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JAMA Neurology、PNAS、Circulation、Nature reviews Neurology等杂志刊发论文24篇。获中国杰出青年神经内科医师奖。

黄天文: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组委员,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认知障碍分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神经炎症和认知障碍相关研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J Biol Chem、Eur J Neurol 、Cell Death Dis等杂志发表10多篇文章,目前主持国家级课题项目1项,省级课题项目2项。

岗位要求: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德、身心健康;有较强的的科研内驱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术诚信、科学严谨、踏实钻研、性格开朗;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中英文读写和交流能力;

已获得或近期可获得生物、医学、药学、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且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神经领域发表过SCI论文优先;有神经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背景或技术优先;能给实验室带来新的研究手段的优先。

工作职责:

在合作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基金申请等相关工作;

参与神经科学相关科研工作;

协助合作导师指导研究生课题,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

薪资待遇:

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间工资待遇30-40万/年(税前);科研成果出色者再按学校规定给予科研奖励。学校参照同职级人员为博士后人员办理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险。

享受房租补贴,每人每月3000元;

由合作导师所在单位提供总额不低于20万元的博士后研究启动经费;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时间一般为2-3年,确因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可申请延长在站时间1-2年。

优秀博士后出站可留校转为事业编科研岗,业绩突出者可申请副研究员岗;

出站留校工作后如符合《福建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的人才可享受福建省提供的生活津贴12万元,住房补贴14万元。

入选福建省优秀博士后,给予每人每年20万元的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原则上不重复享受博士后省级日常补助),资助期为2年。

材料投递方式:

应聘者将应聘材料发送邮箱sjkxyjy.fjmu.edu.cn,邮件名注明“博士后+姓名+意向合作导师+博士后招收网”,应聘材料包括:

个人简历

申请人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的鉴定复印件

原文出处:

https://sjkx.fjmu.edu.cn/2024/0621/c7867a195571/page.htm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