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一、学院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学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拥有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高分子智能制造、精密装备与智能机器人、智能电动汽车、工业人工智能、智能测控与高端装备、激光与增材制造、功能结构与器件高性能制造、工业软件、智慧安全与应急创新等九个创新研究中心,拥有教学、科研和办公用房近4万平方米,各类科学仪器设备近2万台。
学院立足广州,深耕湾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学院致力于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备、复合知识与核心能力(思想力、学习力、行动力)兼备、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兼备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了一批“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的行业领军人才,校友遍布粤港澳大湾区各个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助力湾区高质量发展。
01办学历史:
学院由原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三个学院合并组建。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
02地理位置:
学院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天河五山校区,周边制造业发达,高科技公司林立,生活交通十分便利。
03人才需求:
为促进学科发展,根据学校博士后招收相关规定和学院工作需要,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优秀博士后人才,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到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招聘学科方向
01招聘学科
1.机械工程
2.材料科学与工程
3.安全科学与工程
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2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1.CAX工业软件
2.新能源汽车
3.工业大数据
4.MEMS微纳制造与功能器件
5.智能测控/成形与高端装备
6.机器人
7.激光与增材制造
8.高分子产品与装备的智能设计、测量与制造
9.智慧安全与应急技术及装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
10.其他相关方向
三、招收条件及岗位
01招收条件
1.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修养,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
2.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
3.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进站后6个月内须获得博士学位证书);
4.全职在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02招收岗位
博士后A、B、C岗。
四、福利待遇
01工作条件
1.学校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双一流”A类高校的国家、部省级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科研条件,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0个,部省级科研平台249个;
2.在站满18个月或期满出站后1年内,可参评博士后副研究员;
3.博士后出站后,可申请教师岗位留校工作(对获得“博新计划”、“博士后海外引才专项”等项目或业绩特别优秀的博士后,可予以优先考虑)。
02生活条件
1.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税前最高可达47万/年);
2.享受学校公费医疗待遇,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3.享受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
4.子女可入读学校附属幼儿园和实验学校。
五、聘期管理及申请流程
01聘期管理
1.博士后聘期一般为2年(完成聘期任务提前出站的,在站最少不低于21个月)。
2.博士后在站期间可按学校职称评审规定申报职称(资格)。
02申请流程
1.联系合作导师
应聘者将应聘材料发送至合作导师邮箱,与合作导师达成初步招收意向。导师信息可通过“学院官网-师资队伍-教师名录”查询。学院官网网址:http://www2.scut.edu.cn/smae/。
应聘材料包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岗位申请表》(在华南理工大学人事处博管办网站下载区处下载,网址:https://www2.scut.edu.cn/postdoctor/)及各类证明材料扫描件,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博士后招收网”。
2.学院审核和学校审批。
3.审批通过后,学校将通知应聘者办理入站手续。
六、联系方式
学院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86-20-87111035
联系邮箱:mechyzhao@scut.edu.cn
学院网址:http://www.scut.edu.cn/smae/
如有疑问,欢迎向各研究方向联络人咨询:
1.CAX工业软件:王清辉(wqh@scut.edu.cn)CAX工业软件研究中心
2.新能源汽车:谢正超(zxie@scut.edu.cn)智能电动汽车研究中心
3.工业大数据:何国林(hegl@scut.edu.cn)工业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4.MEMS微纳制造与功能器件:袁伟(mewyuan@scut.edu.cn)功能结构与器件高性能制造研究中心
5.智能测控/焊接与高端装备:石永华(yhuashi@scut.edu.cn)智能测控与高端装备研究中心
6.机器人:朱本亮(meblzhu@scut.edu.cn)精密装备与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
7.激光与增材制造:杨超(cyang@scut.edu.cn)激光与增材制造研究中心
8.高分子产品与装备的智能设计、测量与制造:王英俊(wangyj84@scut.edu.cn)高分子智能制造研究中心
9.智慧安全与应急技术及装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陈国华(mmghchen@scut.edu.cn)
1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周璇(zhouxuan@scut.edu.cn)智慧安全与应急创新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U7Fkc04fqrUW2WNpAvw_Aw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