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水安全与智慧水利研究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一、单位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位于五山校区,2008年1月由原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学院合并而成。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工程5个一级学科。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3个、本科专业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
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以下链接,了解更多:http://www2.scut.edu.cn/jtxy/1852/list.htm
土木与交通学院水安全与智慧水利研究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教授领衔,专注于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城市洪涝防灾减灾、水文循环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环境生态修复与保护、智慧水利、数字孪生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水安全问题提供创新性的科技解决之道。
二、核心研究方向:
1.水文学及水资源
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3.智慧水利
4.水工结构工程
三、岗位描述
岗位类型:博士后 (A岗,B岗,C岗) 10人
拟招聘具有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应用数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等相关研究背景,全职在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招聘要求
1.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修养,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
2.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
3.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4.应聘者应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具有较好的自驱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思维严谨、条理清晰,愿全职在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福利薪酬
学校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双一流”A类高校的国家、部省级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科研条件,并享受以下薪酬福利:
1.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
2.享受学校公费医疗待遇,参照同级人员标准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3.团队根据工作业绩提供年终奖励。
4.在站期间,可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符合条件者,可竞争性申报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全国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5.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博士后子女可入读附属实验学校、幼儿园。
6.在站满18个月或期满出站后1年内,评审通过可获评博士后副研究员资格。
7.“一校三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和谐的人文环境。
六、联系方式
有意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要求为PDF)同步发送至以下联系人邮箱,简历及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学校名称-专业-姓名-博士后招收网”。
1.团队联系人:程老师,
电子邮箱:chengxiangju@scut.edu.cn
2.学院联系人:赵老师,
电子邮箱:rsqzhao@scut.edu.cn
七、其他说明
团队负责人--唐洪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在平原水力学和河湖治理研究与实践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在平原弱动力区多尺度水动力重构的理论方法、工程技术体系与多目标水力智能调控技术等诸多领域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创建了平原弱动力区多尺度水动力重构的理论方法,建立了平原河网水动力重构的工程技术体系,构建了平原区以水动力重构为核心的河网多目标水利智能调控平台,在水动力重构、水资源统筹与水生态治理相关的科学问题与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水利部948、省部攻关课题以及重点(大)工程项目100余项,创新性地解决了淮河、长江、珠江、赣江等重点(大)治河工程的关键科技难题。这些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长三角、淮河、珠三角、鄱阳湖等平原地区150多项重大河湖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运行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特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国际专利1项,编写行业、团体标准5部。
水文学及水资源方向负责人—黄国如 教授
主要从事城市洪涝灾害防控、海绵城市建设、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流域洪水预报、城市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和雨水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和国际水资源学会中国委员会委员等,及《水资源保护》、《水电能源科学》等5个学术期刊编委。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80多项,近年来在城市洪涝灾害致灾机理、城市洪涝模型研发、城市洪涝灾害防控技术和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城市洪涝灾害防控技术体系,并在广州、深圳、济南、海口等城市得到广泛应用。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批国家专利10余项,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荣获水利大禹一等奖(排名第5)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方向负责人—程香菊 教授
主要从事流域水动力、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及企事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标准3部,获批国家专利20余项,出版教材《水力学实验》、《生态水利学》。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4年度广东省水利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年度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项。现为水利工程系主任,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会员、广东省水利厅科技委专家、珠江水利委员会评审专家库成员、广东省住建厅评审专家库成员。
智慧水利方向负责人—王兆礼 教授
主要从事洪旱灾害防控、海绵城市、水利大数据与智慧水利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7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1篇,TOP期刊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批软著与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现为广东省水利工程安全与绿色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非水协青年委员会委员;美国水资源协会会刊JAWRA副主编,《水资源保护》《人民珠江》等多个国内学术期刊编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与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荣获2022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水工结构工程方向负责人—周浩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能源结构、结构分析与计算、结构可靠性等。担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ASCE旗舰期刊JEM、JSE及建筑结构学报等20余个知名期刊的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已在结构工程和工程力学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项目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更多导师信息,请查阅网页:http://www2.scut.edu.cn/jtxy/slgcx_35028/list.htm
八、招收流程:
1.应聘者与合作导师达成初步招收意向后,将应聘材料发送至团队联系人邮箱,并同步发学院联系人邮箱。应聘材料包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岗位申请表》(学校博士后网站下载区-博士后岗位申请材料:https://www2.scut.edu.cn/postdoctor/33161/list.htm)及各类证明材料扫描件,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岗位-学校名称-专业-姓名”。
2.学院按规定程序选聘,面试未通过或未录用者,应聘材料恕不退还。
九、招聘人数:10人
十、截止时间:2024-12-31 00:00:00
十一、简历填写要求
当前岗位为博士后系列,先填写完基础简历(基本信息)即可进行投递,待学院审核通过后根据岗位招聘单位要求再进行完整简历填写。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8sBGaENgNE2MnYAFLZCCxg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