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2024年度博士后招收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简称:中国农科院资划所)于2003年5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8月)与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2月)整合组建而成。是以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资源区划为主导的国家级公益性综合研究机构。
研究所现有内设机构28个,其中有14个研究部门(创新团队),截至2024年3月,研究所在职职工270人,高级职称占76%,拥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占74%。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1人。
研究所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6个、各级试验站(基地)11个。依托研究所,还建有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农业农村部微生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全国农业资源区划信息中心和国土资源农业利用研究中心等机构。研究所是国家发改委甲级农业工程咨询资信单位,也是国家遥感中心农业应用部、农业农村部遥感应用中心研究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中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和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的挂靠单位。
编辑出版《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农业信息》《农业科研经济管理》和《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等学术刊物。与全球40多个国家的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建有院级以上国际合作平台7个,所级国际合作平台3个。
研究所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的培养单位,主要招收生物学、生态学、农业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草学、农林经济管理等一级学科的博士后。近年来,通过扩大博士后规模、健全制度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保障、优化职业发展等措施,吸引了大批优秀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在站博士后规模位居全院前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每年超过申请数的3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率在全院名列前茅。研究所2020年出台《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细则》,重点资助类博士后补助20万元/年(税前,含“五险一金”),一般资助类博士后补助12万元/年(税前,含“五险一金”),资助期2年。实施以来,获得资助的入选者已有三分之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为进一步吸引和凝聚一批有科研潜能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断提升研究所科技创新能力,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招收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2.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CPCI-S、SSCI或CSSCI收录学术研究论文1篇或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篇。
4.在我院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不得进入我院同一一级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国家专项计划招收者除外);
5.符合院、所博士后进站相关要求。
二、在站待遇
(一)全职博士后的人事、组织关系纳入研究所人事管理。
(二)工资、福利待遇比照研究所同等人员对待。
(三)可协助申请入住院博士后公寓,按国家博士后政策就近解决子女入学入托入保等相关问题。
(四)享受“全国博管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三级专项经费资助:
1.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博士后派出项目、引进项目”等国家统一开展的博士后人才计划,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享受相应资助。
2.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优农计划”,在工资待遇基础上,额外给予资助6-10万元/年,资助期两年。
3.入选研究所“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按研究所资助规定执行,支持期内税前12-20万元/年,资助期两年。
注:类型1与类型2不能同时资助。
(五)研究所提供优越的科研平台和条件,组织专家辅导并协助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六)在站期间可申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评审,入选者给予奖金奖励,符合条件者可参加研究所副高级职称评审,表现优异者优先推荐留所工作。
三、招收方向及申请流程
招收方向及需求详见附件。
全年受理博士后进站申请,申请人可随时申报,有意向的申请人员可直接与招聘计划列表中的联系人联系。与合作导师有合作意向后,进站相关流程办理可与人事处联系。
联系方式:杨老师,010-82106215,dbrs@caas.cn(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博士后招收网”)
相关附件
原文出处:
https://www.iarrp.cn/gglm/rczp/3eaba3ed29004a88bba0caa6cd448bf1.htm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