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海外青年学者“紫金高层论坛”英国站

2019-04-03 15:56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将于2019年5月7日在英国伦敦举办海外学者“紫金高层论坛”英国专场,本次论坛面向英国及周边地区青年学者。届时,校领导将带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材料等优势学科所在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及人事处处长亲临现场,介绍学校人才政策与相关待遇,期待与海外优秀青年学者深入交流,对于双方意向明确的优秀人才最快可当场确定聘用待遇等。诚邀优秀青年学者加盟。 (海归留学人才招聘求职,就上留学人才网 liuxuehr.com。)

活动信息 

时间:2019年5月7日(周二) 

地点:帝国理工学院,伦敦 

面向对象:英国及英国周边地区青年学者 

涉及领域:装备制造、化工材料、电子信息、环境生物、能源动力、数学物理、人文经管等(详细学科方向见文末) 

报名条件: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研发机构的博士后或科研人员;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 

参会人数:100人左右 

主办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 

日程安排:5月7日上午10点前参会学者报到 

上午:开幕式&主论坛;下午:分论坛 

说明:

论坛为参会学者提供正餐;伦敦市区以外的学者,主办单位将报销往返路费并根据需要安排住宿。 

第一部分:学术论坛 

论坛介绍 

紫金高层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优秀人才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增进相互合作与互信,加深对南京理工大学的全面了解,促成高层次人才回国建功立业,论坛举办至今,已成功吸引近千名海外学子申报,提供近百职位。 

论坛涉及装备制造、化工材料、电子信息、环境生物、能源动力、数学物理、人文经管等多个研究领域,结合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科特色,为海内外青年学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报名方式 

将个人简历发送至forum@njust.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伦敦专场+姓名+所在地区(请注明是否需要提供住宿)),学校将按申请时间分批次组织审核,欢迎海内外青年学者踊跃报名、咨询相关细节。报名截止时间:2019年4月30日。 

咨询方式:电话/传真:+86-25-84315007 

联系人:孟扬 代程 葛星 

主办单位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独立校区占地3118亩,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交通便捷,配套齐全,校内曲塘潋滟,佳木葱茏,是修身治学的理想园地。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为王泽山院士颁奖。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历经六十余载,学校现已建成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拥有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1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16个硕士点;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四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 

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0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基于各类平台,学校现已汇聚各类人才近2000人,其中院士、千人、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人才60余人,形成若干方向清晰、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 

“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数百项,科技活动经费达到52亿元,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学校先后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7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9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 

第二部分:青年人才招聘 

招聘岗位 

 

青年高层次人才 

1.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 

2.取得博士学位,并有连续3年及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 

3.取得突出研究成果或其他突出成绩的海外博士,可突破上述年限要求,破格引进。 

4.引进后全职来校工作。申报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一年以内。 

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青年教授)

1.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或国内一流大学博士学位。 

2.在所从事领域已取得较为突出的学术成绩,并获得学术界同行认可。 

3.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有成为该领域领军人物的潜质。 

4.理工科年龄不超过35周岁,人文社科类年龄不超过38周岁。 

学校骨干教师 

1.招聘类型分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 

2.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或国内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 

3.申请教授职位年龄不超过45周岁,副教授职位年龄不超过40周岁,助理教授职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博士后 

1.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思维,且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2.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且第一次进站时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相关待遇 

一、青年高层次人才、青年教授、学校骨干教师 

人才类型 薪酬(万) 科研启动费(万) 住房待遇(万)
青年高层次人才 不低于45 不低于200 不低于118
青年教授 不低于35 理工20 68

1.为新引进教授提供薪酬35万元/年,副教授提供薪酬26万元/年,助理教授提供薪酬20万元/年。 

2.为新引进骨干教师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并为教授提供62万住房待遇,副教授提供39万住房待遇,助理教授提供26万住房待遇。 

3.对于全职引进的教师,将直接纳入国家事业编制,在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并协助解决子女入托问题。 

4.学校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可自评增列博士生导师。 

5.对于青年高层次人才及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入选者,学校直接聘为教授职务,优先给予博导资格。 

6.学校在自主科研项目等条件建设方面,为新引进人员提供优先通道。 

7.以上待遇不含科研酬金及奖励。 

二、博士后 

1. 学校提供不低于20万元年薪,其中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博士后国际交流引进计划”者,学校提供不低于30万年薪,并对“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提供20万元科研经费。 

2.参照国家事业编制,在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并协助解决子女入托问题。 

3.学校为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提供2室1厅精装修公寓,自租房者按照2000元/月给予住房补贴。 

4.博士后在站期间满足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文件规定的资历、业务条件,可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定。 

5.鼓励博士后通过国际交流派出计划、香江学者等项目进行国际交流。 

6.优秀博士后出站后可优先申请留校。 

注:其他高层次人才申请条件及相关待遇可咨询招聘人员 

学科方向 

招聘学院 相关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学院 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仪器科学与技术
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含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无线通信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图像处理
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兵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空气动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新能源、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兵器科学与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爆炸与冲击动力学
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智能交通、电气工程、智能电网
理学院 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等离子体物理、声学、土木工程、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磁性材料、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纳米能源材料、先进界面材料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生物能源、代谢工程、天然产物化学、药理学、核科学与技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
公共事务学院 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地方治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代史、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理论、科技哲学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传播学
知识产权学院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科技政策管理、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
中法工程师学院 法语、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 经济学、管理学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