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王于领主任课题组2025年博士后招聘

2025-03-28 14:53 来源: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作者: liuxuehr

医院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简称“中山六院”)位于广东省省会城市广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是一所国内知名的以“大专科、强综合”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2021、2022、2023年度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蝉联A+等级,跻身全国“百强”,医院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研究型医院,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普通外科学排名广东第1(全国第16),消化病学广东第4(全国第26)、肿瘤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国前百创下新高,曾获评医疗机构最佳雇主新锐医院10强。

医院现有员村院本部金融城院区、知识城院区及珠吉院区(在建),构筑“一院三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医院下设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期刊中心、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等多个科研平台。胃肠病学研究所下设中心实验室、分子诊断实验室、数据库、组织库及生物治疗中心、实验动物中心。期刊中心下辖3本医学期刊,包括SCI期刊1本、中华医学会系列核心期刊2本。医院拥有教育部人体微生态与老年慢性疾病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于2020年新成立人工智能研究室和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院,为学科的交叉发展和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13年7月,以肌骨疼痛与运动损伤康复、神经康复、重症心肺康复、胃肠康复以及孕产康复为特色诊疗范畴,在金融城院区和知识城院区向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提供康复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义肢矫形及中医传统康复等服务,临床、教学、科研、科普、党建与科室文化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

康复医学科是国家级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中山大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康复治疗技术学两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博士后培养点,是广东省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牵头单位和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科室目前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单位、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主委单位等。是广东省高水平运动队康复医疗保障单位和2025全运会保障单位。建科后分别荣获2017年、2019年、2021年度“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康复医学学科最强科室”称号。

科室现有王于领主任、林阳阳副主任2位博导,硕导3名,人才梯队分布合理,骨干均毕业国内外一流大学。技术创新,融合中西优秀康复临床技术和先进诊疗理念,举办精品培训课程《肌骨超声及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培训班》、《脊柱康复培训班》、《胃肠康复培训班》、《孕产康复新理念学习班》、《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和《NEURAC新技术培训班》等。是中国康复医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际尿失禁护理培训基地等。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10余所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先后接收中山五院、中山七院、北京康复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300余名同行的进修学习。

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重大科研等项目资助下,重点专注在运动康复基础与临床、肌骨疼痛机制与康复干预、神经康复基础研究与应用和人工智能康复应用等方面,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制订指南、标准和专家共识20余篇,获批科研经费总金额1000多万元。

临床服务理念:“聚力康复、重拾欢笑”

科室建设理念:“临床为本、教学为长、科研为魂”

课题组负责人简介

王于领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主任物理治疗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广东省康复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负责人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硕士、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博士

澳大利亚Curtin大学访问学者

【学术任职】

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康复器械与生物材料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康复治疗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常委、运动康复学组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物理治疗师分会会长、康复医学教育分会副会长等

【科研方向】

慢性疼痛的脑网络机制与神经调控,人工智能与人群流行病学大数据,体力活动与慢病管理等。

【临床专长】

从事康复医学与物理治疗临床工作30年,专长于慢性疼痛、骨关节疾病、运动损伤的康复和物理治疗。先后被评为“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广东省实力中青年医生”。

【科研项目与成果】

王于领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专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教育部教学项目等基金,广州市重大科技计划等项目。主编国家统编教材《运动疗法》、《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技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与康复》、《手法治疗技术》等,主译《AAOS-骨科术后康复》、《颈痛障碍康复》,《运动控制》,《治疗性运动》、《康复物理因子治疗》等专著共21部,是16本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等SCI杂志的编委与审稿专家。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负责人

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负责人)

招聘岗位

【科研型博士后】

①具有康复医学、骨科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医用生物材料学相关领域博士学位(有神经科学、流行病学、脑成像信号处理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年龄在35岁以下。

②具有较好的科研背景和爱学习、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以上,有浓厚的科研兴趣、较强的积极主动性、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③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具有较好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④具有较强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有国外研究经历者优先。

【相关待遇】

①在站时间一般为3年,在站满21个月并达到出站条件,即可申请出站。在站期间认定助理研究员职称。在站期间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②博士后在站期间表现优秀,业绩突出者,可根据岗位需要申请转聘中山大学副研究员,如获批:调入为事业编制人员、聘任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认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③医院定期开展事业编制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出站后符合条件可申请参加公开招聘调入为事业编制人员。

应聘流程

【网络应聘】

移动端:点击公众号下方“我要应聘”,进入“博士后招聘”板块投递岗位。

PC端:应聘者从医院官网进入“人才招聘”-“招聘系统”栏目,登录本院招聘系统后:注册并填写个人简历,在“招聘岗位”选择“博士后招聘”栏目,点击“申请职位”。

官方链接:https://hr.zs6y.com:8888/service/zhaopinFront/inviteJob_1.html)(为确保顺利报名,建议使用Edge/谷歌浏览器)

【招聘安排】

①资格审查、简历初筛:人才办老师对收到的简历进行筛选。

②进站面试:由医院组织专家对申请者进行面试。

③提交材料:申请者根据中山大学博士后进站材料一览表要求,进入中国博士后网进行网上申报;准备好相关材料,提交医院人才办处老师审核。

④上报审批:由人才办老师对应聘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通过初审的材料提交至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处审核及校内评审,最后上报广东省人社厅审批。此过程需1至2个月左右,通过审批后将会通知办理进站手续。

联系方式

人才办联系人:吴老师

电话:020-38254090(来电时请说明是在博士后招收网看到的招聘信息)

邮箱(仅限咨询):zhangy2288@mail.sysu.edu.cn

应聘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员村二横路26号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vCjt5NykRPWeuio9S81jyw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