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流动站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博士后培养质量、做好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及博士后招收、培养工作,现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依托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具体招收情况如下:
一、任职基本条件
1.取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特别优秀的年龄可放宽至38周岁)。
2.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4.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5.符合各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的相关要求并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的待遇
学校博士后合同期限为2年或3年;
享受学校博士后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职业发展通道畅通。
1.学校提供15万元的基础年薪,每月600元-1000元的租房补贴;设置“博士后奖学金”,分为A、B、C三个等级,分别给予每年6万、4万和3万元的现金资助,覆盖率不低于50%;依据《南昌大学优秀博士后评选办法》,学校为获评优秀博士后的人员提供5万元的一次性奖金;鼓励合作导师提供生活补贴2-3万元。
2.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独立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项目。
3.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
4.提供福利保障包括在职非事业编制人员相同的社会保险、参照学校教职工子女同等就学政策等。
5.博士后期满出站,符合学校进人条件的,可依据进人计划及相关要求申请留校。
6.依据《江西省博士后九条》精神,协助进站的全职博士后申请日常经费资助每人16万元以及其他资助、激励和配套奖励等。
7.若博士后资助政策有所调整,以最新的文件规定为准。
三、申请程序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 2025 年招聘不限时间,申请人符合条件可向(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提出申请,合格者予以招收。
申请流程如下:
1.联系导师:有意者可以根据表1中导师联系方式,与导师进行详细沟通。
2.提交材料:将个人简历、科研成果证明材料扫描件(PDF格式,含论著、课题、专利等科研成果,获奖证明等)材料发送至邮箱:mkszyxy@nc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招聘+姓名+意向申报导师+博士后招收网;
3.学院办公室电话通知应聘者面试时间和地点。
表1 南昌大学202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导师及其研究方向 | ||||
序号 | 导师姓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邮箱 |
1 | 易文彬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wby36@126.com |
2 | 邹小华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357219275@qq.com |
3 | 钟贞山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615515295@qq.com |
4 | 胡伯项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100706898@qq.com |
5 | 雷振文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zhwenlei1981@163.com |
6 | 韩迎春 | 教授 | 思想政治教育 | 2913565983@qq.com |
7 | 周婷 | 教授 | 思想政治教育 | zhouting6689@163.com |
8 | 陈志兴 | 教授 | 思想政治教育 | chenzhixing@ncu.edu.cn |
9 | 陈始发 | 教授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 chenshifa@ncu.edu.cn |
10 | 徐求真 | 教授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 qzxu@ncu.edu.cn |
11 | 唐国平 | 教授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 1505672967@qq.com |
12 | 张芳霖 | 教授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 flzhang@ncu.edu.cn |
13 | 饶武元 | 教授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 raowuyuan@163.com |
14 | 杨帆 | 教授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 fanyang1112632@ncu.edu.cn |
四、其他
联系人:陶老师
电话:0791-83969447(来电时请说明是在博士后招收网看到的招聘信息)
延伸阅读
学院简介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 2014 年获批设立,由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发展,2006 年获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2018 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是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先后获批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南昌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江西省南昌大学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南昌大学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等6大学术平台。
学院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国家级人才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人,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4人,省级人才5人,江西省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高校“十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4人,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标兵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江西省“百名优秀思想政治教师”2人,江西省高校金牌青年教师(教学名师)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3人。
最近几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等项目29项,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般项目等17项。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92篇;出版专著38部;荣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成果奖21项;研究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及省部级单位文件采纳共38篇。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