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学院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2025-01-24 11:39 来源: 广西科学院 作者: liuxuehr

广西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8年6月经人社部批准设立。博士后是青年科技人才生力军,热忱欢迎国内外优秀博士人才应聘广西科学院博士后岗位,切实服务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招收方向

围绕海洋、生物技术、生态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高性能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方向招收博士后人员,优先支持非粮生物质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方向招收博士后人员。2025年拟计划招收5人。

二、申请条件

1.具备良好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无科研失信情况,身心健康;

2.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已获得博士学位(三年内),或应届全日制博士毕业生(可提供学位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证明》或《答辩决议书》);

3.进站后人事档案及人事关系转入广西科学院,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薪酬福利待遇

(一)博士后年薪税前21万元,其中我院提供年薪13万元(含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前给予博士后每月博士后补贴1000元和住房补贴1000元),广西博士后专项经费每年8万元;若获广西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桂博新计划”),补贴增至每年15万元。以上资助均为两年。

(二)按照有关规定为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

(三)负责协调博士后子女入学工作。

(四)在站未认定职称者,出站后符合条件的可认定副高职称。在站期间成果突出,出站后可优先聘任至相关岗位。

四、科研资助

(一)在站期间可申请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等。

(二)对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报广西青苗人才普惠性支持政策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领域30万元/人科研启动经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10万元/人科研启动经费。

五、申请流程

(一)个人申请。申请人联系合作导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后,将应聘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博士后招收网”)。应聘材料包括:个人申请、简历、身份证、科研成果(文章、项目、专利、荣誉)、推荐信及佐证材料。

(二)进站考核。工作站审核后组织申请人参加进站面试考核。

(三)进站审批。工作站审批手续办理完毕后,由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注册个人信息并按要求提交进站材料,分别由工作站、流动站审核后报全国博管办审批,通过后办理进站手续。

(四)体检。体检要求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

(五)签订合同。博士后进站手续办理完毕后,由工作站、流动站与申请人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老师,电话:0771—2503917(来电时请说明是在博士后招收网看到的招聘信息)

七、单位简介

广西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5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开展关键共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研究、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科研机构。

全院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重点布局了海洋、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技术、生态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高性能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研究领域。内设7个管理机构,8个内设科研机构,2个独立法人公益一类研究单位,1个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拥有34个新型研发机构,其中,与地市共建分院4个、与院士团队共建研究院3个。

全院牵头建设各类创新平台63个,其中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4个、省部级各类创新平台33个、院建野外台站4个、科普类平台2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牵头建设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生物能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非粮生物质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苦苣苔科种质资源库。共同建设广西首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非粮生物质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省部级创新平台12个。

近年来,广西科学院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并重,实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创新力量,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科技资源,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办院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汇聚各方优势力量,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分院模式、事业单位模式、民办非企业单位模式、院士团队领衔模式、非独立法人模式、合资公司模式等六类新型研发机构的搭建模式。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与院内创新团队积极互动,形成全院纵横网络联合发展的局面,形成全面服务产业、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为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原文出处:

https://www.gxas.cn/kytd/gkzp/202501/t20250120_5656.html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