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2025年诚聘优秀博士后
一、山东农业大学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坐落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教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现有在校生35579人,其中本科生2920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370人。现有教职工2571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060人,两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50余人,泰山学者攀登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省部级人才140余人。
学校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1个省“高峰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培育学科;1个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建设学科,4个省一流及培育学科,农林学科稳居O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100强,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农业科学学科2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0。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70余个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山东省等省部级重点教学科研平台。
二、招聘类型
以国(境)内外博士毕业生、无人事(劳动)关系身份进入我校博士后流动站,全职在我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后,包含:
l 特别资助博士后、重点资助博士后、普通博士后;
三、招聘条件
01基本条件
1、遵纪守法,品学兼优,身心健康,无学术不端行为或不良诚信记录。
2、具有相关领域学科专业背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生。
02岗位条件
1、特别资助博士后岗位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取得本学科领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科研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大的博士毕业生,年薪35万元人民币起(税前,下同)。
2、重点资助博士后岗位
具有比较扎实的科研工作基础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取得较高水平代表性成果的博士毕业生,年薪25万元人民币起。
3、普通博士后岗位
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承担科研任务的博士毕业生,年薪18万元人民币起。
四、支持保障措施
1、入站后加入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并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完善的研究条件。
2、聘期内享受学校在职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按有关规定为其办理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
3、提供设施齐全的博士后公寓;享受子女入托、入学方面的待遇,提供学校幼儿园、附属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
4、出站考核优秀且业绩突出、符合当年学校人才引进条件的,经学校人才引进程序通过后优先留作师资,另行签订聘用合同。
五、发展路径
在站期间人选国家和省部级博士后专项经费资助者,全额享受叠加政策。博士后各项目资助全额叠加最高年薪可达70万!
01、支持申报国家及山东省人才项目、基金
1.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博士后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申报国家及山东省人才项目;
2.支持博士后申报国家及山东省的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
02、支持申报国家及山东省各类博士后资助项目
1.国资计划A档(国家博新计划):两年56万元日常经费+8万元科研经费;
2.国资计划B、C档:B档两年36万元日常经费,C档两年24万元日常经费;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自然科学18万,社会科学15万;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自然科学8万元,社会科学5万元;
5.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不少于30万综合年薪+充足科研经费(在站期间,自然科学领域不少于2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少于10万);
6.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一等10万,等5万,三等3万。
注:各类资助待遇政策以最新政策为准。
六、招聘程序
01应聘人员向流动站和合作导师提出申请
02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对应聘人员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03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组织专家进行面试,确定聘用人员名单。
04办理博士后进站手续。
七、招聘时间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长期有效全年均可申请。
八、联系方式
各学院联系方式明细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邮件主题标明为“应聘岗位+姓名+博士后招收网”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aZp-1Ewgd32Ofvxw4W8auA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